一位念高二時僅有小學四年級程度的學生,如何在一年半之後應屆考上日本第一私立大學慶應大學呢?相信有人半信半疑,如果是真的話,其中一定有許多發人深省的地方。
        2012年四月出版的親子天下雜誌以「  從學習中逃走」為標題,由調查中顯示超過半數國中生認為自己學習動機並不強烈。近四分之一的學生,無法完全聽懂老師上課的內容;年級愈高,聽不懂老師上課內容的學生比例愈高;九年級聽不懂老師上課內容的學生比例,比七年級增加了一○%。
        在第一線的高中有不少學生上課偷滑手機,如果老師抓的嚴一點,學生上課就睡覺,怎樣也叫不起來,甚至會給任課老師做「白目量表」,下課鐘響後則會自動起床,充分把握下課的十分鐘。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像這樣課業表現不佳或是行為偏差的學生,從小一定被師長或父母修辱慣了,容易成為「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不足,因為不曾從自己所做的事獲得成就感,將很難對某件事情抱持興趣。
       書中的主角彩加每天打扮地漂漂亮亮,裙子穿得短短的,每天和朋友唱歌唱到通宵達旦,上課當然只能睡覺,像這樣的學生一定是學校老師眼裏的頭痛人物。日本知名補習班「青藍義塾」創辦人坪田信貴(Nobutaka Tsubota)認為如果第一次和合作夥伴見面就看到對方的缺點,不但自己不開心,對方也會感覺自己不受到信任,彼此就無法建立良好的關係。他習慣在每一次和學生見面時,努力找出這個學生的五個優點,然後說出其中最棒的一點來稱讚他 :「這一點很棒喔!」因為和其他老師只會罵彩加,和坪田聊天不僅有趣,得到的還是正向的誇讚,這點就讓彩加願意和坪田老師一起學習。
       設定的目標相當宏大,是一般成績好的學生也不容易考上的好學校。要如何才能達標呢!量身定做,設定彩加能力可以完成的功課讓她完成,以漫畫版日本歷史讓彩加在短時間以較輕鬆的方式來認識整個歷史;文字的閱讀可沒這麼容易了,老師也選了幾本經典書籍讓彩加閱讀,經過這樣的調教之後,閱讀的能力提升了不少。
      從彩加的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原來得彩加因為從小被罵習慣了,於是就養成「逃避現實、躲到幻想世界」的壞習慣。但經過坪田老師的肯定、接納,及彩加媽媽絕對的支持當後盾,彩加逐漸印證了「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最後如願地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