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親子教育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是一個關於2023.4.14~4.28我們家的真實故事,女兒擔任系學會公關,為了募款,需要獲得8,000票,才有辦法獲得1,000元的贊助,除了鼓勵女兒勇敢做夢、設定一個清楚目標外,我還利用「原子習慣」+「刻意練習」來鼓勵朋友一起來協助大學生圓夢,獲得了廣大的迴響,最後一天就增加了1,400多票,創下了紀錄,最終得到8,427票。感謝朋友、同事、親友不畏騷擾,情義相挺,才能促成這樁美事。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開場白中寫到「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托爾斯泰寫的是婚姻與家庭的關係,放在自律與手機上,或許我們可以改寫成「能自律的人都是相似的,不能自律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從以前到現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流行事物,讓大家廢寢忘食。比如武俠小說、瓊瑤小說、寵物電子雞、漫畫、電動玩具等。父母和師長不是也將之視為洪水猛獸嗎?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孩子我要你將來比我強」這是過去的廣告臺詞,也說明了父母深怕孩子無法和其他人競爭,從孩子出生之後就是不斷地比較,由身高、體重開始,到補才藝、英文、作文等,之後是上什麼學校,最後比工作、比薪水、比房子、比車子⋯⋯這樣的努力,父母和孩子都快樂嗎?
       去年(2018年)公視最夯的親子議題大戲非「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莫屬了,其中在〈茉莉的最後一天〉中茉莉雖念著北一女名校,但不快樂,因為她的媽媽不讓她做最喜歡的事——寫作,怕這樣會影響課業、升不了好大學。環顧四周許多從小被逼著唸書,最後照著各校排行上了大學之後,因為父母不能在身邊耳提面命了,開始「由你玩四年」(university的諧音)。而在〈孔雀〉中巧藝的媽媽是採茶女、爸爸則以開計程車為業,父母為了小孩的未來省吃儉用讓巧藝念上流社會極富盛名的私立中學,為了融入同儕,需要和富家女比拚誰的生日禮物較高級,無奈只能和孔雀做利益交換,逐漸喪失了自我。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測剛結束即將過年親人團聚的此刻,高三生最怕親友的熱切關心,考的好的成為家族之光,考得不理想的,彷彿人生頓然失去光彩。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國教育部長布朗凱(Jean-Michel Blanquer)宣布從2018年九月開始,禁止中、小學學生在校園內用手機。  許多父母雖然極為贊成,但在真實的校園中卻是讓師生的關係陷入貓捉老鼠的窘境中。
       不僅是學生常黏著在手機螢幕上,國人使用手機幾乎是無時無刻,邊騎車邊看手機,甚至發送訊息。大家廣為流傳的是,一家人或一群朋友在一起吃飯,並不互相交談,總忙著看手上的手機,連詢問對方接下來要去哪裡?都是透過通訊軟體來交談,卻懶得開金口。賈伯斯在2011 年接受《紐約時報》 專訪時表示,他拒絕讓孩子使用iPad,同時也補充指出,在自己家裡,孩子想使用 3C 或其他科技產品其實受到許多限制。蓋茲則會限制小孩玩電玩的時間,同時也禁止他的兒女在 14歲前擁有手機。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有捷徑嗎?大家都很好奇,答案是肯定的。
        之前研習時,講師說她想出書,找了幾家出版社都被回絕,最後聽說只要找到專家,習得正確的提案就能如願。蔡淇華所寫的《寫作吧!你值得被看見》一書讓2018年東京影展最具潛力女演員獎得主劉倩妏繼續寫散文、寫詩,導演楊毅恆還將她的創作加入電影旁白中而引起很高的評價。許多學生原來平淡無奇的文章,因他的技術指導而獲得文學獎項。例如,《寫作吧!破解創作天才的心智圖》中,蔡淇華指出「雜揉」若用於散文,可幫文字飄飛,讓承載的意義更富「生產力」,他的學生即將琴弦與賽車做雜揉,寫出「琴弓緊緊貼著四弦跑道,壓低過彎,加速,再以右手頓弓變檔,全力衝刺第一線道,整段皆以跳弓的方式呈現,再以左手撥弦的方式帶掉油門的殘響,弓與弦的交戰一發不可收拾,時速二百五十公里,慣性飄移,一路衝破至終點⋯⋯」的好文章來。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教改再怎麼改,升學制度再怎麼變?教育現場到底改變了多少?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十二年國教的第一屆學生放榜的日子。本來要給孩子更多自由、快樂的政府與教育部正陷入泥淖,家長和學生因為對未來充滿了非常多的不確定性而陷入恐慌,於是興起了不如歸去的想法,希望時間能倒退,回到傳統的升學方式。
       對未來的不確定所引發的焦慮是這場教改大戲無法順利上演,而劇本需要一改再改的主因。舉「免試入學」的大纛,卻又將會考成績列入升學計分。欲消除明星高中,反而招致明星高中的家長、學生及校友的反撲。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3年底,透過BBC的傳播,全世界最關注的新聞之一是一位臺灣的年輕女性到澳洲墨爾本旅遊時,一邊走路,一邊滑手機,結果掉進港灣裏載浮載沉了近二十分鐘,當她被救起時,手裡還拿著手機。
        現代人如果眼睛不盯著螢幕,彷彿就和世界脫節,以至於像臺北捷運列車發生持刀砍人的事件時,同一車箱的乘客還在低頭滑著手機,混然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在教室課堂、演講及會議等正式場合,許多人好像有忙不完的事情要立即在網路上處理,不同時做兩件事,會有空虛感,因而不能一次只做一件事,忘卻了古人教給我們「貪多嚼不爛」的道理。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年冬季奧運最引人注目的是滑雪項目最後一名,難道社會的價值觀改變了嗎?大家不是最注意誰得了第一名,媒體還要大肆報導這位選手從小經過如何的苦練才有今日的成果,怎麼會落在這最後一名身上呢?這是何許人也?有何豐功偉業?
       此人就是陳美,過去是知名跨界演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從小在虎媽的教導下,每天苦練小提琴,你說她有沒有小提琴天份,當然有,否則再怎麼逼也不會成才的,那為何有名了,又要放棄既有的成就,進入另一個領域呢?原來,四歲的陳美曾醉心於滑雪,但陳母怕滑雪跌倒會傷到拉小提琴的手,所以,不讓陳美滑雪,但渴望滑雪的心一直在陳美的心中萌芽茁壯,直到卅幾歲,她斷絕了與母親的關係到瑞士學滑雪,從此要做自己,想方設法取得了父親的泰國籍,並代表泰國出賽,雖然倒數最後一名,但她仍神彩奕奕。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在有不少的高中生,上課時拚命睡覺,老師怎麼就是叫不醒,但下課鐘一響就自動醒來,您猜他們在做什麼?沒錯!滑手機。
       以前農業時代,因體力的勞動,所以,傍晚五點多就用完晚餐,如在夏天天氣熱,也不能早早入睡,只能在稻埕上乘涼,小孩多,很容易就吵起架來,大人或較大的孩子就要動動腦找點樂子,比如說說故事,玩玩遊戲,我想星座一定是在窮極無聊的情況下,才能吟詠出「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的詩句,也才能發揮想像力來為這麼多星座命名。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寶的媽媽正看著現在最流行的穿越劇,一邊催促著小寶:「快去念書、快去寫功課」。您覺得在這樣的家庭裡,小寶會認真寫功課嗎?而您們的家庭狀況又是如何?

比我們五、六年級還年長的時代,對臺灣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感,盛行著一句話「來來來!來臺大!去去去!去美國!」,只要好好念書,到了美國,取得綠卡,感覺就是幸福人生的保障。而我們這群出生在五、六年級的父母,從小的世界充滿著單一的思維,念好書,就代表人生是彩色的,書念不好也讓自己缺乏了自信。2008年金融大海嘯,以往吃香的高科技產業,逐漸地放無薪假,過去的金飯碗,也隨著經濟不景氣,全球領導人都拿不出因應的對策下,臺灣的軍公教成為眾矢之的,很多的福利可能會縮水。在這麼不確定的年代裡,我們將如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呢?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陣子我抽空在每周一晚上接送兒子鈞鈞上鋼琴課的空檔寫書法,女兒晨晨看到幾次後表達也想跟著寫,但鈞鈞卻很排斥,還說他寫得很爛。怎麼會這樣呢?

      曾經到臺灣來學習教育的芬蘭,在幾年前的PISA測驗中展露頭角。弔詭的是臺灣也在這幾年大刀闊斧地進行教改,但越改越不知道要回頭,還是要繼續走下去?弄得好像父子騎驢般,今年即將推行的十二年國教,也讓大家喪失了信心,真的是"免試"嗎?學校的教育真的可以擺脫每天小考,讓學生樂在學習,還是越學越沒有信心?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經一番寒澈骨,焉得梅花撲鼻香」這句鼓勵人要好好努力才會成功的話,您有細細咀嚼過嗎?

    在尚未成功前要忍受多少次的孤獨、寂寞與自我懷疑及否定。同時,內心要對未來有極為清楚地目標及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的儍勁與樂觀的態度,否則,終日陷入神經兮兮的氛圍中,即使最後成功了,我也不想要。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