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荒野親子教育 (19)
- Sep 15 Sun 2019 17:08
連線學習達到躍遷的實踐2:父母積極投入環境行動方案的執行
- Sep 04 Wed 2019 11:30
連線學習達到躍遷的實踐1:加入荒野親子團親子一起成長
- Jul 07 Sun 2019 10:57
從孩子是父母最好的老師中不斷進化
- Mar 16 Sat 2019 21:48
如何創造開會的價值
大家都很害怕開會,不是聽長官精神訓話,就是常淪於「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窘境。如何增加會議的多元附加價值,是我一直在努力的。
- May 17 Thu 2018 12:05
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能翱翔天際?
在親子團裏,我們要訓練我們的孩子具備何種能力?換個方式來說,我們想讓他們成為怎樣的人?
自2001年成立第一個炫蜂團後,幾乎每五年親子團就以倍數來成長,2005年時有8個團,到2010年我和一些夥伴在臺東創立炫蜂團時,是全國第19個親子團,而目前含籌備團共有65個分團。從第一個五年到第二個五年增加了兩倍,而第二個五年到第三個五年則增加了三倍多。2009年高二團創立了全國第一個奔鹿團,目前,含籌備團共有18團。自2013年迄今已有4個翔鷹團。
- Feb 06 Tue 2018 22:45
從典型學校到非典型學校過渡
- Aug 01 Tue 2017 16:52
在大自然中找到生命的方向
- Oct 02 Thu 2014 21:16
東一翔鷹環島行動學習之旅6:如何化繁為簡
環島十天,每天幾乎都要騎上一百多公里會不會嚇壞你。平均一個小時騎十公里的話,就要騎上十多個鐘頭⋯⋯你會不會就選擇放棄了呢?
當初規劃環島行程時,儘量以八十公里為極限,但天不從人願,不是google地圖規劃的落差就是迷路加上繞路,所以,每天騎上一百多公里就成為家常便事了。如何讓大夥不要因此而卻步,我的方法是早上先騎超過六十公里,也就是超過一半的行程,加上中午有午睡等至少三個小時的大休息,下午的行程就不會覺得遙不可及了。另外,除了第一天可以避開正中午騎車外,其他天就因為趕行程,就非得在日正當中時騎乘,這在八月盛夏時節是一嚴酷的考驗,第五天從新竹騎至臺中,快抵達中午休息點時已經十一點多了,我看了路途還有14公里,就讓大夥先騎個9公里,稍作休息後再出發,因原來的目標太遠了,此時大家又熱又渴,9公里是一個小挑戰,只要咬緊牙關撐一下,換來的即是休息、乘涼,剩下五公里,就可以輕鬆愉快的心情來完成挑戰。
- Sep 14 Sun 2014 14:08
東一翔鷹環島行動學習之旅5:愛、包容與支持
常聽人說好朋友一同出國旅行,常常會落得反目成仇,一輩子都不相往來了。這群想一同挑戰人生的青少年,是否會一路祥和地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呢?
環島的第一天走的是大家熟悉的花東路線,加上一切的行程都由我發佈再交由值星官(由副團長和群長輪流擔任,他們一樣是小孩)。看起來都很順利,而且在騎了一百多公里之後仍然能準時於傍晚六時即抵達住宿地點。第二天早上開始,我即要求他們以訓練時的約定,自行找尋行走的路線與規劃休息的時間及地點。這群由七位國二及國三的孩子所組成的翔鷹團就開始分化成幾個團體,好像看地圖找路的工作只落在兩、三位夥伴身上,其他人則在吹冷氣及喝飲料。好不容易研究了半個多小時,終於開始出發,也在近十二點抵達休息點。
- Aug 22 Fri 2014 10:58
東一翔鷹環島行動學習之旅4:速度與安全
- Aug 21 Thu 2014 14:39
東一翔鷹環島行動學習之旅3:放手讓孩子從犯錯中學習成長
前兩天的行程,在大家所熟悉的花東,而且,行程有我的照料與打點,一切似乎很順利,大夥也都和樂相處,遇到問題,反正有大人挺著,大家也不用負擔任何責任,彼此很容易形成命運共同體。但這不是我們要的學習經驗,荒野親子團的訓練到達翔鷹階段(國三到高二的年紀)希望他們能獨立自主,了解自己的需求,能自主辦理活動,不需要大人在旁不斷地催促與叮嚀。這趟環島行動學習之旅,就是要翻轉他們,讓他們脫胎換骨。所以,早在去年九月起,我就開始召集家長與孩子進行了電影閱讀、書籍討論等活動,當確定環島為挑戰時,我要他們自行規劃環島行程、熟悉旅遊景點、透過團練與自主訓練來增進體能、邀請講師來分享環島心得更甚至換胎等腳踏車的保養能力,之後,他們還製作鳳梨乾和防蚊膏來募款。
在行前的訓練中,我希望他們能事先蒐集地圖來規劃路線,第一天的行程因去年他們已經騎過花東,所以,不需要用到地圖,第二天中午的休息點(我們通常會選擇國小,以做長時間的休息,包括午餐、躺著午睡及進行靜坐與讀書討論)我即開始要求他們要自行看地圖或問路人來找尋目的地。一開始,只有兩三個人在閱讀地圖,且他們羞於問路人,所以,折騰了半天才確定要走的路,總算順利到達了目的地。
- Aug 21 Thu 2014 14:38
東一翔鷹環島行動學習之旅2:Day 2:2014/08/04
How many road must a man walk o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感謝老天,讓這段旅程充滿著各種挑戰,使得這群青少年有了不一樣的思考空間。
- Aug 21 Thu 2014 14:33
東一翔鷹環島行動學習之旅1:Day 1:2014/08/03
乘著微涼的風,一早就趕著和夥伴會合,今天是和七位國二、三年紀的孩子約定一同騎腳踏車環島的日子。
上午,陽光燦爛,但不會燠熱,大家的興致很高,一如關山、池上剛插的秧苗,這趟旅程會帶來多少的回憶,沒人說得了。
- Jun 03 Tue 2014 11:31
愛樹的炫蜂俠
- Apr 14 Mon 2014 21:29
兩個在週日選擇和父母帶活動的國一生
星期假日難得可以留在家裡好好的玩3C產品,且國中生只想和三五好友一起出去玩,有誰會和父母一起出席帶活動?這樣會不會是誤認為是長不大的媽寶呢?
4月13日荒野保護協會臺東分會的夥伴水牛想促成花蓮地區的朋友成立親子一同在戶外成長的親子團團體(由大人負責設計、帶領活動,自2001年創立第一團後,至今全國共有54團,每個月全國各地約有四千位大小孩相約在大自然中共同成長),因為想讓花蓮體會原汁原味的親子團團集會,臺北的夥伴來了3位,宜蘭來了1位,高雄來了一對母女,花蓮有從宜蘭移居的一對父子,再加上我,大家卯足全力讓初接觸荒野的夥伴可以在遊戲中了體會大自然的美更進而願意守護大自然。
- Apr 10 Thu 2014 14:03
東一親子團奔鹿與小蟻團成團紀念
2004年全人中學的陳奕至創下全臺灣最年輕的女性(十九歲)攀登北美洲麥肯尼主峰的壯舉。麥肯尼峰位在北極圈以南四百公里,冬季時,氣溫常降至攝氏零下五十度。即使夏季,日間氣溫也很少超過攝氏零下十二度以上。對於身處副熱帶的臺灣人來說,這麼寒冷的氣候已經夠磨人了,主峰高度高達六千一百九十四公尺,且書上記載著成功攀登麥肯尼的女性,僅有百分之五。天寒地凍、心跳加速、頭痛欲裂的高山症發作,重重地背包,原本起水泡的腳底已經潰爛,導致姆指的指甲蓋快要脫落……
帶隊的歐陽台生老師考量她的傷勢建議待在營地。加上民宿的老闆瑪格莉特也曾勸慰她:「登頂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過程」。談到這裡,不知您會不會好奇,是什麼力量支撐著這位年輕的女孩克服這麼多的磨難順利地完成登頂的壯舉呢?「跟著妳的心靈走,傾聽內在的聲音」,想起她的父母講過做事要「一鼓作氣」讓她產生了力量。沒錯,人生充滿了各種挑戰,如果一昧地害怕,裹足不前,將會一事無成,人生苦短,一生只有一次,錯過了將不會有再回頭的機會了。
- Feb 20 Thu 2014 13:27
每個人都可以造成改變
自從向荒野保護協會臺北總會打了通電話後,心中始終忐忑不定,畢竟凡事起頭難,而碰頭的坤城因為人脈較廣、經驗豐富,逐漸聚攏一些人,2008年八月在一個颳著焚風的颱風午後,幾個有心的荒野人聚集於臺東的牧心餐廳,談論著荒野在臺東的未來發展。
此後,雖然每次活動參與的人都不算多,但在整年度的活動表規畫出來後,一切就逐漸地步上了軌道。2009年6月26日我嘗試地召集了第一次臺東炫蜂團的籌備會議,雖然參與的人不多,但也慢慢的將想要在臺東籌辦炫蜂團的想法逐步的擴散出去。歷經了三次的籌備會議,雖訂出一些活動計畫,但所聚集的人始終不多,而與會的家長多半有心讓小孩擁有更多元的活動參與,卻對積極參與活動規劃卻步了,因而一切的步伐都變得更緩慢了。所以,得到的經驗是以成立炫蜂團為最終的目標,但是不訂定明確的時間表。
- Feb 20 Thu 2014 13:21
不要等待改變,我們就是改變本身
2008年美國總統歐巴馬以「不要等待改變,我們就是改變本身。」 因而改寫了美國的歷史,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黑人美國總統。
我們的人生是否一成不變?人過中年,生活是否就被現實消磨地沒了鬥志及理想。歐巴馬告訴我們不要一昧地期待別人,不要忘記我們才是最關鍵的力量。畢竟,凡事起頭難,只要有人開始行動,就容易匯集成一股力量。大家常說的笑話是和幾個朋友在都會的街頭停下腳步一致抬頭仰望天時,將可吸引許多途經的路人一起加入仰頭望天的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