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趨勢未來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疫情讓人的接觸減少,也加速了無人服務的經濟發展,外送員將被無人運送的「無人宅配」服務取代。  

       網路購物、宅經濟促使著宅配的蓬勃發展,2011年全臺灣團購網站一個月的營業額,超過三億。(註1)隨著疫情升溫,自2021年5月19日全國疫情警戒升至第三級,高中以下學校「停課不停學」學生遠距線上教學,WFH(Work From Home,在家上班)者也變多了,冷凍食品、餐點外送、生鮮食材宅配等「宅消費」量都增加了。為了減少宅配人員染疫的機會,許多宅配業者調整作業方式,包裹一律不配送上、下樓,由大樓管理員室進行簽收,一般公寓華廈則與消費者相約在戶外良好通風處簽收。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狄更斯(Charlies Dickens)在《雙城記》一書所寫:「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面對時代的鉅變,有人以不變應萬變、拒絕改變;有人洞燭機先,順著時代的趨勢不斷轉型因應,從而有了V型反轉的機會。

       去年一度傳言將倒閉的3C龍頭燦坤,2020年3月,從在連續兩年內換了3個董事長、2個總經理後,由臺北101企劃研究室、稽核室前副總經理林技典接任董事長,捨棄非核心事業、虧損連連的轉投資如燦星旅遊等;收掉七家因商圈沒落、安全不合規定等營運不佳分店,並重新選點、制定新的策略來展開十家新分店。新店不再是一字排開、只標示價格與商品的功能,而是將三星、LG等家電大品牌,佈置成智慧客廳,讓消費者能有身歷其境的臨場體驗。2020年下半年,挾著iPhone 12的熱銷,12月營收大幅年增三成、全年營收年增3.31%,9年來首度營收正成長。(註1)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不改變的話,麥肯錫研究指出未來十年將有四成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註1)。根據國立臺灣大學的資料,該校108學年度大一人數為3,697人,而同一學年大一學生申請轉系者有412人,比例為11.1%;大二學生仍有194人申請轉系。這麼高比例的大學生,忙著尋找志向、轉系,真正轉系成功後就能成為適應時代挑戰的人才嗎?許多大學紛紛開設大一、二不分系的學程,有人譏笑這樣做是「假自由之名,寵壞沒定性的小孩」。如果正向來看,不分系是否能有更積極的意義呢?

       派特.福林(Pat Flynn)在《自學力就是你的超能力》一書寫道:「最好的機會,不會給只想著要精於一項技能的人,而會給有能力把很多事都做到夠好、並能適當組合起來的人。」他認為如果你經過一萬個小時的刻意練習一項樂器可能達到優秀的程度,但表現還不如一位極有天份的小孩。面對變動不羈的時代,唯有創新,能有跨領域整合能力的人才能勝出。過去美國率先提出以STEM教育(S= Science(科學)、T= Technology(科技)、E= Engineering(工程)、M= Mathematics(數學),培養動手做、發明、創新的下一代。然而純粹的理工教育有其侷限,加上A= Art(藝術)之後成為STEAM人文與科學的結合,期待學習能更完整,可以創造、發明更連結人的溫度和關懷。(註2)STEAM 包含以下5個精神:跨領域、動手做、生活應用、解決問題、五感學習。曾擔任蘋果董事與諾格公司(Northrop Grumma)執行長的蘇格(Ron Sugar)表示:「比爾讓我了解,在蘋果這樣的公司,獨立的創意思考,不墨守成規,是一種力量。你得擁抱不從眾的特質。」(註3)掌握跨領域的知識,有獨立的思考,才能有源源不絕的創意,也才能解決新時代的新挑戰,預想未來時代所需要的產品功能,創造出令人驚艷又能讓生活更便利的產品來,一如賈伯斯帶給世人的連環驚奇。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麥肯錫預估,到2030年,全球有4~8億個工作將會被自動化科技取代。然而,也將新增近9億個工作機會,其中8~9%的新工作,是目前還不存在的。而2020年受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股市發生熔斷現象,8月特斯拉股價衝破2000美元,市值超越德國福斯、日本豐田等百年汽車廠的價值。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時,在英國有一群激進紡織業工人,為了抗議工作被機器取代,搗毀工廠的紡織機,他們是「盧德主義者」(Luddites)。(天下雜誌2018年第660期)無獨有偶的愛迪生發明了燈泡之後也讓點煤油燈的人、運輸和製造煤油維生的人失業;而亨利福特大量生產汽車後,讓馬車從業人員,包含養馬、洗馬、撿拾馬糞等工作消失。既然搗毀「AI」不可行,是否有什麼方式可以正面因應呢?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都喜歡走一條平順、安穩的道路,父母要孩子好好念書,考上好大學,上熱門科系,不管喜不喜歡,畢業後就擔任公職,反正每個月在固定的時間,都會有錢進帳。但是,英國哲學家法蘭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說過:「人生就像一條路,最近的一條路往往是最難走的一條。」
       雷德.霍夫曼(Reid Hoffman)在《自創思維: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瞬息萬變世界的新工作態度》一書中指出,公職人員有穩定的收入,每隔幾年就自動升遷,總是吃得很好……,當公務員退休金破產,或政府縮編,完全裁撤他的部門時,他將完蛋,甚至餓死,因過慣安穩生活,不知如何因應人生的低谷。大家都喜歡看電影,當劇情的鋪陳,到電影即將結束,劇中的兇手呼之欲出的時刻,往往會有個大逆轉(twist),這同時也是電影最耐人尋味之處。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過去的電視廣告中有一句名言「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學會如何當一位爸爸」,我和內人都是離開家人獨自到臺東工作,在臺東並沒有親戚,為了讓兩個孩子有更多的玩伴、到大自然玩的機會,2010年我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夥伴在臺東創立了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身為老師的我,開始有了創業的機會,同時也認識不同領域的朋友,增廣了見聞,在全臺各地都有熟悉的人。為了讓大一點的孩子有更寬廣的視野,不要被臺東邊陲的環境所侷限,2014年及2016年我分別陪伴國二到高一年紀的孩子以自行車環島來認識我們的環境,為了節省旅費我們住過臺北的總會、新竹、嘉義、臺南分會或由各地夥伴協助商界的學校、接待家庭。新竹夥伴帶著宵夜、飲料晚上來慰問,竹二班鳩深夜還協助將我們的衣服拿回家清洗、晾乾,隔天一早除了將衣服拿回來外,還準備了豐盛的早餐,真是銘感五內。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是狐狸還是刺蝟型的人才呢?古希臘寓言:「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

       柏林(Isaiah Berlin),在名著《刺蝟與狐狸》中,把人分成這兩種類型,狐狸型的人總是同時追求許多不同的目標,把世界看得很複雜。他們總是「一心多用,同時展開各種不同的行動」,從來不將自己的想法整合成整體的概念或一致的願景。而刺蝟型的人總是把複雜的世界簡化為單一的系統化觀念或基本指導原則;不管外面的世界多沒複雜,刺蝟型的人都能把所有的挑戰和難題化約為單純的刺蝟原則。(註1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教的一位畢業學生因著老師的引導而愛上了英文,雖然升高中的會考英文只考了B等級的分數,但透過不斷地閱讀終於考上了中部的英文系。
       傳統英文系一般分為語言學及文學兩個部分,這位學生鍾情於文學,對口譯又懷抱著夢想,自高二起即追蹤一位廿幾歲的口譯人員,今天,透過網路留言和那位前輩連絡上並在中午(2017.05.31)通了電話。他很開心地和我分享,我也和他了聊了一些未來的方向。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年,某知名餐飲創辦人在演講中指出:「年輕人收入沒有50k,不要急著存錢。」引發了軒然大波。
        近一年的年金改革,造成了社會的對立。經濟條件好的時候,很少人要當軍公教,畢竟「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許多家庭經濟狀況不好的小孩,透過勤奮向學,考上公費的師範院校,圖的是穩定的生活與退休金。但說好的退休制度因長期的經濟不景氣,非得改革不可。只不過印證著一句話:「這世界唯一不變的真理是「變」」。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