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且不論您對目前如火如荼推行的108課綱的信心有多少?我覺得能否成功的關鍵是學生是不是可以重新燃起對世界的好奇心與想像力。
       智慧型手機問世已逾十年(2007年推出第一代的iPhone),從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一家人聚在一起用餐,彼此間的談話不多,每個人緊盯著自己手上的手機,要討論接下來的行程不是直接詢問對方,而是在手機群組裡討論。許多知識網路上的教學比學校老師上的有趣且豐富多了,每天不斷的大小考試與補習,難怪學生對學習提不太起興致。過去學校的教育,填鴨給學生太多東西了,除了早自習外,白天要上八節課。108課綱希望多一些空白時間留給學生,能夠讓學生借助發呆、試探⋯⋯慢慢找到人生方向,並積極探索有興趣的事物。
       在真實的世界,您相信目前體制內的學生在高中階段會很清楚自己想學什麼?會好好利用時間做好規劃一步步地將計畫實現嗎?
       第一線的高中校長、老師普遍不認為高中生具備這樣的自主性。難怪,私立學校更為熱門了。2019年7月9日聯合報報導,臺中一中往年錄取私校國中部學生五十多人,2019年僅剩二十人,臺中女中每年也穩定招到五十多名私校生,2019年僅剩下三十多人。推測是108課綱即將上路,私校拚命宣傳大學招生要看「學習歷程檔案」,且針對首屆108課綱學生宣傳直升好處,學習歷程「顧到好」、「客製化」。家長對新制不放心,認為私校逼得緊,不用瞻前顧後,把孩子留在私中。
      父母擔心孩子上課時拚命滑手機,紛紛要求學校設置「停機坪」或「養機場」,各校目前還積極制訂手機使用規範。手機佔據了學生大多數時間,確實是學生成績低落的首要原因,也有許多國內外研究指出,能將手機代為保管,學生少了分心的來源,一些學生能改善成績。但是請大家回顧一下沒有手機的年代,學生就很專心向學嗎?取代的是小說、漫畫或任意的塗鴉、發呆⋯⋯等。所以,手機並不是唯一的罪大惡極影響學生學習的元兇。
      換個角度來思考,也就是沒有了手機,學生就會認真學習,成績都大幅提升嗎?非也!
     筆者任教的是被視為偏鄉的臺東縣,至少近廿年來,高中職的錄取人數向來都比國中的應屆畢業人數來得多,也就是只要學生願意填寫志願,都會有機會進入高中職就讀。我曾多年詢問學生什麼時候開始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令人扼腕的是一些學生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即喪失了學習的信心。
      108課綱各校有機會開設具有學校特色的校定必修課,這些課程將會成為各校的賣點以吸引學生就讀,我所服務的學校開設的校定必修課程有認識地方發展的「寶桑踏查」。在過去上課為了升學考試的迴圈中,老師有上不完的課、學生有考不完的試,學生多問一些問題都會被因影響上課進度而被同學或老師制止,不斷地考試、排名,大家對自己都喪失了信心,隨著年紀的增長,要考一百分已經是越來越遙不可及的事,但是父母老師總認為沒考一百分,未來就沒機會考上國立大學,一直被考試成績壓地抬不起頭來的學生,有幾人對生活周遭的事物關心過?我所服務的學校還有國父及蔣公銅像,有一次我在進行校園GPS定位的活動時,刻意說五分鐘後我們在蔣公銅像前集合,結果有幾個同學跑錯地方。由此可以顯示學生對於我們身邊週遭的事物不太有感覺,以較學術的說法就是沒有「地方感」。所以,我的課程設計就是想辦法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及想像力。
      我期許上過我的課的學生都能說家鄉故事,慢慢地認識並關心身邊的環境,進而能說自己的故事,最後會熱愛家鄉並思考適合發展的方向。為了喚起學生的信心,學生才願意進一步學習,我選擇了簡單容易上手的新興科技360度環景相機搭配線上的Roundme介面讓學生很容易可以將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字介紹、聲音、影像等作連結,製作成導覽專案(可參考我做的國立臺東高中VR導覽)讓社會人文學科與新興科技做一整合,當學生特別是社會組的學生學會製作自己的VR導覽專案時,其成就感洋溢在臉上,原來社會組學生對科技不再是絕緣體了。其次,我將課堂會討論的歷史發展等內容整理成手冊,圖文並陳地在部落格(可參考國立臺東高中導覽)呈現,且親自示範導覽專案。讓學生有範本可以模仿學習,如果僅仿製我的內容者得分最高僅能得80分,有更多自己的內容與想法者才能得更高的成績;這樣學生很容易得高分,而且鼓勵學生要發展自己獨特的觀點。此外,每個段落學生都要報告,透過課堂上的報告也讓學生有觀摩學習的機會,讓另一組的學生給予報告同學一個優點、一個疑問及一個可以更好的建議。

IMG_0517.JPG

結合文字、照片與影音可以製作成VR導覽專案

IMG_0518.JPG

利用Roundme製作的VR導覽專案
IMG_0522.JPG
 
讓學生容易上手製作報告的參考資料
IMG_0520.JPG
學生經過一次次的淬煉逐漸完成較具水準的報告
 
      借助新興科技的使用點燃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個單元上課前我會製作與課堂主題相關的兩分鐘短片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可參考國立臺東高中VR校園導覽影片),課堂上的提問、對話則是希望能建立其想像力。除此之外,「百聞不如一見」能離開校園到戶外上課是學生所喜愛的,到現場直接講解課堂所傳授的知識,不僅實用更增添了學習的功效。
 
IMG_0516.JPG
新興科技與人文學科的結合點燃學生的興趣
 
IMG_0521.JPG
透過課堂上的提問與師生對話來提升其想像力
 
IMG_0519.JPG
課堂上的講解輔以實地踏查慢慢地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故事
 
 
      當108課綱的課程設計能慢慢地擺脫成績取向,逐漸地透過課程的設計引導學生的好奇心與想像力,學生開始對我們生活周遭的事物有感時,相信這會是自主學習課程成功的關鍵,學生也啟動了主動學習的列車引擎,當中所遇到的所有問題都必須在學習不同的知識或提升其能力才能解答其困惑,如此,真的能展開不一樣的學習樣貌來,您心動了嗎?讓我們一起來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