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的一位畢業學生因著老師的引導而愛上了英文,雖然升高中的會考英文只考了B等級的分數,但透過不斷地閱讀終於考上了中部的英文系。
       傳統英文系一般分為語言學及文學兩個部分,這位學生鍾情於文學,對口譯又懷抱著夢想,自高二起即追蹤一位廿幾歲的口譯人員,今天,透過網路留言和那位前輩連絡上並在中午(2017.05.31)通了電話。他很開心地和我分享,我也和他了聊了一些未來的方向。
      口譯的挑戰除了要及時做翻譯,挑戰演講者的南腔北調,在有限的時間做翻譯,又要同時兼顧「信達雅」的境界,而演講的主題林林總總,可能是醫學、電影、天文、物理等,所以,對各種知識都要有所涉獵。因為他未來要唸的是一所綜合性的大學,我則建議他要到其他系旁聽或者選修不同領域的學科,以累積更多元的知識背景。這符合哈佛商學院教授巴登(Dorothy Barton)所提出的「T型人才」概念,在變動劇烈的年代,擁有一項專長已不夠,還必須有第2、第3專長。母語是學習其他語言的基礎,我也鼓勵他繼續將考學測所買的古文30篇再拿來研讀,加強中文的能力,以使未來能以有限的文字精準地做同步口譯。另外,我也建議他熟悉各時期英美文學作品,畢竟這是英文系的本職學能,有著這豐厚的基礎,將更能掌握英文的意境。
        雖然演講的主角不是同步口譯人員,但我仍建議他要接觸一些國際禮儀的活動,在正式的場合才會有得體的演出。既然要走入人群,就要和人有更多的連結(connection),暑假他將打工換宿,雖然沒有薪水,但是這樣的學習,對於未來的人生必定是會有很大幫助的。不一定要很現實地因為有錢賺才做某些事。參考前輩在大一、大二時,多接一些手譯的case,多累積一些經驗,做多元地學習,將更能體現另一種T型概念「專業中的通才」,能在既有的專長領域裡,不斷跨界學習、成長,讓自己的專業無可取代。
       有著這樣的清楚規劃,我很替這位學生開心,因為不同於我們這一代(五年級生)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方向,同時,現在的機會又很多,如果在未來幾年,能把握這樣的方向做廣泛且深入的學習,相信一定能有各種工作機會,而且不管時代如何改變(人工智慧時代AI,50%的工作將被逐漸取代),相信他必定能具有創意與想像力來迎接時代的挑戰,祝福他,也給莘莘學子一些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