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連假蘇花公路因落石導致交通中斷,很多人被迫困在花蓮,由於搶修局部通車的時間一延再延,造成史上最多人同步環島的景象。此時,反對蘇花高的環保人士,再度被批;渴望交通建設的聲浪又起。
      本文的目的不在論斷是非對錯,而是企圖從人類與環境互動的三個階段來看待本次事件。原始人類技術有限,對世界的萬事萬物所知有限,因此對許多自然現象常抱持著敬畏的心情,進而對自然現象產生崇拜或畏懼之心。比如為了避免河水氾濫,每年要以童男童女來祭拜河神。百年樹木、大顆石頭圍起紅色絲帶,大加祭拜,這是萬物有靈的階段,人類遇到天災人禍時,不會改變大自然,反而是限縮自己的行為,以求得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機會。所以,這個階段是屬於環境決定論(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人類適合居住在氣候溫暖的溫帶地區,地大物博的地區可以發展成強大的國家。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人類的技術不斷地演進,生產工具發明與革新,人類開始相信自己可以取代神而成為大地的主宰,一如尼采所宣稱的「上帝已死」,榮民憑藉著團隊合作不畏艱難的毅力,打通了日本殖民臺灣認為不適合開通的中橫,那時標榜的是「人定勝天」的精神,但中橫終究不敵大自然的力量,民國88年921大地震之後,雖有短暫的搶修,但目前依然無法通車。這個階段就好像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為了改善對外的交通,汲汲營營地要剷除阻礙交通的障礙。
      原定端午節連假期間就要暫時通車兩小時的蘇花公路,一延再延,目前(2017.06.02),雖然可以暫時通車,但距離全面通車仍需五個月的時間。這次導致交通中斷的落石,不是一般的小石頭,查了一下資料,距離蘇澳不遠處的省道臺9線112-116k處是豪雨嚴重崩塌處,蘇花公路為斷層隆起處,地質屬大南澳片岩,極易破碎,我在Google earth截了這個路段的衛星影像圖,更加證實了,本路段有極為豐富的崩壞物質,難怪要清理五個月才有可能通車。通車之後,會不會一碰到下雨要再度坍塌了?

臺9線116k附近.jpg

台9線112K_google earth.jpg

臺9線112k近照_google earth.jpg

      今年正好是iPhone推出十周年,智慧型的手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大家隨時盯著小小的螢幕,一手可以掌握的手機其功能卻和強大的電腦一樣,將十幾年前叱吒風雲的Nokia手機打落冷宮。無獨有偶的高鐵也通車了十年,讓臺北到高雄成為一日生活圈,縮短了臺北和高雄間的距離、減少了不少旅運的時間,原先搭火車至少要4-5個鐘頭,現在只要90分鐘就可抵達,目前,高鐵首次轉虧為盈。十年是一個巧妙的數字,您可以想像十年前的您在過怎樣的生活嗎?往後推十年呢?又會是怎樣的光景?目前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以AlphaGo為代表已打敗了棋王,美國已經有無人駕駛的貨車在公路上成功地行駛兩百多公里。只要一名律師加上AI就可取代500名律師,未來,有50%的工作即將被逐漸取代。十年後可能無人駕駛車充斥著街頭,搭配著類似Uber的叫車服務,將可以比目前的軌道或公車系統更加便捷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隨時都可以叫到車子,載您到任何您想到的地方。
       峇里島這麼小又這麼遠,但以其特殊的文化與自然美景,每年吸引著大量國際的旅客,搭乘飛機到峇里島觀光度假。既然,現實的地質條件不允許,可否跳脫線性的思維,要到宜花東旅遊,就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如果可以增加船運量(1980年原行駛基隆至花蓮的「花蓮輪」因不敵臺鐵北迴線而停駛)來疏運人員或物資。現行的火車如果地質狀況允許的話,增加軌道將可增加班次,這樣不但可因減少車輛的碳排來維持東部的好空氣,又可以保留東部好山好水的吸引力。這樣的思維方式和現代因環境災害頻繁,人類體認到應和自然環境和諧共處的人地協調觀點完全符合。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如何取得平衡點,正考驗著大家的智慧,一時的開發而導致環境的破壞,相信不是大家所樂見的,如何轉念讓美好的景色可以長期地存在將是最理想的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