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說:「什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麥肯錫預估,到2030年,全球有4~8億個工作將會被自動化科技取代。然而,也將新增近9億個工作機會,其中8~9%的新工作,是目前還不存在的。我們還要用過去的教育方式來教導孩子嗎?

過去的教育是工業時代的產物,老闆要的是能將帳務做精準計算的人力,每個人只要熟練學校的教科書內容,就能考上好大學,未來也會有好工作。並不需要有創意、娛樂及探索自我。這樣的結果產生了「無動力世代」。

2008年1月28日自由時報報導,教育部委託明志科技大學辦理「大專校院職涯輔導策略之研究」,發現高達47.24%的學生不喜歡目前就讀科系,可是學生對學習第二專長的動機也非常低,僅約23.28%。

2012年4月《親子天下》雜誌進行「國中生學習力大調查」,調查結果發現:過半數學生認為自己學習動機不強烈;近八成老師認為學生學習動機不足;近六成的孩子,放學後不太有興趣主動求知,對閱讀課外書或鑽研興趣或嗜好意興闌珊。多數國中生的學習,被「考試」驅動,如果不考試,會主動讀書的學生低於三成。

2014年3月《親子天下》調查有六成多(61%)的中小學生認為「課業壓力大」,而其中有三成五(35%)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三分之一(33.33%)認為「上學很無聊」,而中學生的比例又比小學生高。

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自己想去做的意志。這也就是所謂的「內在動機」或「自我動機」。匈牙利裔美籍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心流」flow是指我們在做某些事情時,那種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狀態下,你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在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非常滿足的感受。

過去的教育既然走到了瓶頸,勢必要有所調整,我們不能像19世紀英國抗議工作被機器取代的「盧德主義者」(Luddites),縱使搗毀工廠的紡織機,也不能違逆大時代的潮流。只能直球對壘的去面對時代的挑戰,我一再跟學生溝通觀念,在這個世上沒有一個完美的制度,過去的方法有了瓶頸,現在的改變一定有好的地方,我們與其抱怨,什麼都不願意改變,還不如取其最重要的精神做調整,而108課綱精神如果能夠發揮,我覺得最重要莫過於「自主學習」。以下分享我正在努力和高一學生所做的:

一、團結合作比爭第一名還重要:

透過團隊動能活動引導學生擺脫成績導向爭第一的心態,而是透過內在的評價讓自己願意不斷超越、追求卓越。未來的時代,不是單打獨鬥,亟需和不同能力的夥伴一起合作(可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如何讓豬隊友成為神隊友比第一名更重要

)而金錢或物質的獎勵效果在第一次有效果,之後的效果是遞減的。(註1)

 

二、主動積極:建立柯維博士(Steven Covey)的7個習慣

自新生訓練開始,我即刻意不選幹部,就是希望同學能建立班上的事情就是所有人的事情,不僅是幹部的事,其他人可以有事不關己的想法,班上的事情,所有人都要一起投入。(可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新生訓練不選幹部以激化團結合作的氛圍

)此外,我還借助卡蘿.杜維克(Carol S. Dweck)的《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希望他們能將定型心態(fixed mindset)逐漸轉變成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同時也藉著《刻意練習》一書,期許學生能從「我沒辦法、我沒有……、我不是……、我就是沒有創意、我對數字一竅不通」中刻意練習出高品質的心智表徵。

自我宣言.PNG

 

三、成為自己的主人:自主學習

我讓學生看陳星合2013年在TED的演講「來自太陽的勇者」,一個目標明確,「想成為太陽馬戲團的表演者」,雖然英文不好,但仍能透過youtube自學,將國際知名的表演者都加入他的youtube最愛,成為他的老師。藉此,激勵學生見賢思齊,開始展開他們有興趣活動的學習,目前,已實施兩週,我會再和他們討論執行的情形,做修正後,再讓他們繼續自學。

 

過去,我都要在班會課擠出一些時間,來和學生溝通新時代的新觀念。現在,108課綱多了些彈性學習的時間,但是,一些學校害怕學生浪費時間在滑手機中,將時間排滿,對於想自主學習的學生來說,還需要另外用課餘的時間進行。唯有相信孩子,孩子才能長出自信的翅膀來。當孩子能找到想學的東西,又能有方法、有紀律的學習,遇到困難,仍能堅持不懈時。這樣的經驗,將讓他有更大的膽量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註1:丹尼爾.品克(Daniel Pink)在《動機,單純的力量》中引述了迪西(Edward Deci)在卡內基美隆大學所做的研究,請兩組學生完成有相當難度的益智遊戲。第一天,兩組都沒有因為解題而得到獎勵。但在第二天,迪西告訴其中一組,每完成一題就可以得到一塊錢。第三天,他告訴前一天有獎金的哪一組,錢用完了,所以這天解開題目也不會得到獎金。

在這三天裡,從沒拿到錢的那一組,愈來愈投入解題過程,因為他們覺得有趣,而且每一天解題速度都會再快一些。相反的,第二天得到報酬的那組,因為想賺更多錢,所以更努力解題,速度更快。但在第三天,這些人大都把題目擺在一邊,他們解題的工夫不光比前一天差,投入程度也比上第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