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般來說,男人在不同的階段體重都會不斷地上升,退伍、結婚後、步入中年新陳代謝變慢。對於喜吃甜食號稱「螞蟻」或「蜜蜂」的我來說,有時吃的也不多,還覺得連呼吸、喝水都會胖呢!試過了不同方法後,這次終於得以控制體重,希望能越來越健康。
自大學開始有捐血的習慣,每每在捐血時都會測量血壓,對於家族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我來說,退伍後的血壓都有些高,一直拖到四十歲左右,開始服藥,醫生都會勸我不要熬夜,要多運動。我的體質是不能熬夜的,中學時常常吃完晚餐就昏昏欲睡,這也是讓我中學無法唸好書的重要原因之一。工作之後,我都在十點前即就寢。而為了改善身體、儲備更多體能來念書考大學,自高三起,我即規律地運動。無奈,醫生不斷地加重藥量,為此,我還換了許多醫生。
過去,三、四十歲時,寒暑假雖然胖個一、兩公斤,我也不會太擔心,因為,只要回復正常工作,跑個幾次,就能瘦回來。但是,隨著年紀逐漸增大,新陳代謝變慢了,和以往一樣的運動,就不見得有效了。縱然如此,對於身高184公分的我來說,我是不允許體重超過90公斤。
為了控制體重,我有嘗試以「防彈咖啡」當早餐,效果不錯,但是,早上十點過後,沒吃東西會非常餓而導致血糖過低而難受,就以麵包或餅乾果腹。最後,因為,不知道「防彈咖啡」裡的多種成分是否對身體健康不好,而沒有繼續吃。
對於,從小接受營養要均衡的我來說,很難接受「生酮飲食」完全不吃澱粉的方式,所以,我一直沒有嘗試。
根據《天下雜誌》報導研究指出,過了30歲,肌肉開始以每年1%的速度減少;40歲後,肌肉量更每10年流失8%。前幾年,我的右手常痛到舉不直,我想,這是肌少症的現象,所以,早餐改吃希臘優格及水煮蛋。
今年,因新冠肺炎而有了史上最長的寒假,期間在廣播聽到林蓁醫師的新書介紹《你不是胖,是壓力大》,其方法是以天然食物,而不是節食、餓肚子等方法,這是我最能接受的方式。所以,老婆馬上買了電子書,而且隔天就要開始付諸行動,心想,反正放假期間,而且兩個人一起吃比較能夠持續。就在今年(2020)1月31日開始改變飲食,第一週對我的挑戰是最大的,要戒除從小吃到大的麵包及糖,我還一度懷疑是否做得到。
由於第一週需要排毒,所以,只能吃各種顏色的蔬菜(此點符合中國傳統的五行觀念)不能吃肉及澱粉,肚子餓時,就吃芭樂、棗子等低熱量的水果。可能快五十歲的我,口味有些改變,竟然適應得很好,隔天成果豐碩,體重降了1.2公斤,雖然開心,但深怕未來恢復正常飲食,是否體重也跟著回復。此後每天體重都有回饋,直到第七天才微幅上升了0.2公斤,在第一週,我即有了減重2.7公斤的亮麗成績。
第二週,開始可以吃白肉,也遇到小孩生日而吃大餐破戒,體重還能持續下降,直到第14天,開始正常飲食。我則將飲食習慣調整成,早餐,吃蔬菜、水煮蛋及一杯無糖豆漿(避免肌肉流失);午餐則正常吃;晚餐盡量不吃澱粉,可以的話也在七點前吃完;早上十點吃一顆蘋果、下午三點吃堅果當點心,現在已很少吃麵包或餅乾了。
近幾年的研究指出,肌力訓練(無氧運動)對於減肥可能比有氧運動的效果更好,可分解脂肪,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基礎代謝率。既然可以減肥又可以減緩肌少症的問題,我就開始肌肉的訓練,當然,體重變輕盈了如果再有點肌肉,身形將會更好看。
以前,一運動就容易受傷的我,是不太敢打網球的,寒假,和兒子開始練網球,一練完就去泡溫泉放鬆加按摩。每天變換不同的運動,騎腳踏車、打網球、跑步、練重量是我的運動菜單。一開始在家裡我只能用手機的APP「30天居家健身鍛練」一週訓練三次,開學後,則每週四使用機械式重量訓練,週末假期再使用此APP來健身。

2020.05.17的訓練情形
目前,大約維持週一到週五體重能持續下降,但一遇到假期因心情較放鬆,且可能吃得較多而有些提升。但是在這一百天我已減少了近六公斤的體重,而且,已恢復到十幾歲時的體重,將這經驗寫出來,是希望對於有需要的朋友有幫助,也希望自己能更擁有健康的身體,甚至能恢復捐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