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20年)沒有一個颱風登陸臺灣,對我們有影響嗎?澳洲森林大火燃燒總面積為1,710萬公頃,相當於4.7個臺灣。無尾熊渴著喝自行車騎士提供的水和我們有關嗎?
對自己有要求的荒野志工,環島為環境而講
天氣越來越熱,自1880年代以來,全球均溫已經上升超過攝氏1度
過去十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十年,NASA和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分析指出,2019年僅次於2016年是地表氣溫有史以來第二高的一年,自1880年代以來,全球均溫已經上升超過攝氏1度。全球暖化導致氣候變遷,沒有颱風帶來豐沛的降水,12月9日臺灣水庫即時水情顯示,臺灣本島的21座重要水庫,有10座的蓄水量都在五成以下,白河水庫甚至不到一成。相反的,受豪雨影響,臺鐵猴硐站至瑞芳線路線中斷,東部幹線大受影響。
氣候變遷對環境的衝擊
重回臺東故事館的第一場演講
臺東較無人為的開發破壞,大自然就孕育了充沛水源,不需仰賴興建水庫來供水。然而,去年七月,知本瀑布十幾年來首次斷流,卑南溪挖不到伏流水,臺東縱谷的池上鄉、關山鎮、鹿野鄉嚴重乾旱,沿著卑南溪床挖井,挖了七公尺深僅有一點點水。
面對氣候變遷,我們的生活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我們是等待政府的建設來改善生活嗎?這樣可能緩不濟急,還可能因為社區的環境不同,政府的規劃可能不適合我們的社區。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The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UNDP)發展的以社區為本的氣候變遷調適行動CBA (Community-based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CBA)是以社區居民來管理及避免氣候變遷的影響,提供了氣候變遷潛在影響的具體例子及資訊。
評估風險的各項因子
現場實作風險雷達圖
由居民共同開會討論社區面臨氣候變遷的風險、未來想做的改變、區分社區可接受氣候變遷風險與底線、規劃出明顯的生態系統改變。社區居民可以以雷達圖來呈現,1分代表可容忍,5分代表不可容忍。
義大利都靈工業遺址(25 Verde in Turin)改建公園,原來是知名飛雅特(FIAT)汽車的生產地,建築師Luciano Pia將原來鋼筋水泥興建的大樓種植了超過一百萬顆的落羽松,不僅原來堅毅的線條柔化了,溫度也有了調整,這樣的微氣候變化讓我們可以降低對空調的依賴。
義大利的樹屋公寓(tree-house apartments)大量種樹來改變微氣候
期待您我一起來改造我們的社區,改變我們的環境成為更舒適的居住空間。
荒野週五臺東故事館見
時間:2021/01/22晚上七點至八點卅分
地點:臺東故事館2F(臺東市博愛路478號,舊誠品書局)
講座主題:以社區為本 人人都可參與的氣候變遷調適行動
講師:劉峻儒(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工作小組前召集人,自然名: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