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打掃還是先休息?」由誰決定,將影響學生的積極度。以下是這兩週,我和我新的班級的實驗。

       新生訓練的下午,還有一個小時,該交代的事情已交代完畢,剩下就是打掃與休息,我讓高一新生討論「先打掃還是先休息?」,此時,尚位遴選幹部,彼此不熟,我給他們十分鐘時間討論再給我答案。您猜結果會如何? 

       一分鐘過去了,一片沉寂,接下來的第二分鐘、第三分鐘⋯⋯不意外的,還是靜默一片,如果有一根針從桌面掉落地面,全班將都能清晰地感受到,這個時候的我一副安閒自在的狀態。最後,有人受不了了,打破寂靜,說了話,提了案,很快地達成共識。

       您說這是如何做到的?

       一、重新定義人生

      不管教育方式再怎麼改變,高中前的教育,大多數還是以父母師長嚴格管教,學生被調教成「他律」,我們卻期許他們進入高中就要成為「自律」的人。要達到期待,需要做些調整,及師長的引導,學生才能順利「轉骨」蛻變。教書的經驗,我了解,有些學生進入高中,很想要做改變,比如,過去沉默、害羞的人,會試著主動和新同學聊天交流。因此,我分享一些學長們因為自我的期許,在高中三年有明顯改變的例子,期許他們重新定義嶄新的人生,成為自己

       二、成為手機的主人,掌握自己的人生

       智慧型手機功能強大,但是抖音、社群媒體及手遊等很容易讓學生上癮,導致睡眠不足、學習時間被排擠,甚至引發師生、親子的衝突。然而,目前的資訊更新速度飛快,許多教學,或是為了引導學生探索興趣,找出有興趣的主題,進行學習或研究,往往需要使用到手機或電腦。此時,一昧地制止學生使用手機,將手機放在「養機場」裏,學生是無法設立目標,控制自己使用手機的時間、掌握事情的輕重緩急,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則。這樣很難學得「自律」,更無法成為能為自己負責的大人來。

       三、刻意不選幹部,讓大家都能關心班級事務

        新生訓練,學生來自各個國中、不同的班級,彼此不太熟識,要冒然地選出班級幹部,對同學、導師來說,都是一大冒險。能選出合適的幹部,當然慶幸,如無法遴選出適才適所的幹部,對班級經營來說,將是一大挑戰。因而,近來,我都不太於新生訓練時就推選班級幹部,反而是利用一些情境,來激發學生對班級事務的「共感」。畢竟,當有幹部產生之後,班級事務將落在少數人身上,其他同學會縮小自己,關閉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如果,幹部很有能力、會溝通,這樣同學的配合度會比較高,如果遇到一意孤行,只會推行學校政策,較少考量同學的想法,或者是沒有詢問同學的看法、斷然以自己的想法來推行班務,將導致班上的不和諧。

       四、主動積極讓班上更好,成為更好的自己

       整潔工作時,我只讓他們區分廁所及室內、外掃區,至於需要多少人力,誰要掃哪裡?都沒有規劃。我只給他們目標「你們想要的教室環境是怎樣的,就去營造。如何讓班上更好?你可以盡什麼心力呢?」(以終為始

       果然不負期待,有人打掃,有人看到窗戶沒擦,就去拿抹布來擦拭,還仔細地擦拭窗戶的邊框。外掃區有人看到牆角有竹掃把,還主動問我是不是能拿來使用。

       開學日遴選班級幹部時,因為有之前有一些情境讓同學主動溝通、完成。所以,有些同學的處事方式及能力被其他人看見,大家也睜亮了雙眼,懂的欣賞其他同學的長處(雙贏思維),從而能推舉出適合的幹部,更有些學生因為過去沒擔任過幹部,且為了讓班上更好,主動推薦自己擔任幹部。

        當有學生為了想讓充實學習歷程檔案,才想擔任幹部時,我進一步引導「是拿了幹部證明只是做例行性工作,還是因為做了什麼事讓班上能有所不同。哪一個更容易獲得教授的青睞?

 

       新生訓練到開學雖然只有短短的一週,在這樣的引導下,感受到班級氣氛的不同,希望能持續下去,未來,我也會再利用班級活動時間引入7個習慣及其他活動,讓學生能對人生有更多元的探索與反思機會。主動投入班級活動,讓學習更有趣。




 

arrow
arrow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