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當和尚遇到鑽石 
作者:麥可●羅區格西 
出版社:橡樹林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描述的是有錢的人為富不仁,彷彿有錢的人只顧得自己的享受,有錢就是罪惡。然而作者麥可●羅區格西是佛教比丘,在印度的賽拉梅西藏寺院學習了二十二年佛法之後,成為第一位得到格西(即佛學博士)學位的美國人,其師父要求他要到安鼎國際鑽石公司中實踐佛法。 
      今年(2016年)元旦到花蓮熟識的店家購物,和老闆聊天中,他提及現在的合夥人原本在臺北工作,後來因為自己和其父親身體不適而轉往花蓮定居。雖然錢賺得少一些,身體可以不用這麼勞累、同時可以兼顧家庭。不禁引發我進一步思考人生的課題,「名」和「利」似乎是大多數人一生致力追求的,要付出多少代價甚至將多少人推倒在地下,才能爭取到一個賺錢的機會或升等的良機。這是最好的人生樣態嗎?本來應該在寺院修習佛法的比丘,在充滿了銅臭味的鑽石交易市場到底悟出了多少佛法,值得我們關注。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而本書的單一要旨是唯有把錢財布施與人,才有可能賺錢獲利。因為,往往我們為了賺錢而任意攻訐對手,甚至販賣有害健康的食品,一如西藏人稱之為「堪延千波」(kenyen chenpo),即獲得利益的大潛能和招致損失的大風險同時兼具之意。一位大老闆,為了賺錢,不斷地壓榨員工,用辱罵、苛刻的字眼來對待員工。導致員工陽奉陰違,背地裡咒罵老闆,老闆得了不好的銘印,最後因得不到人和,終至事業不順、甚至關門大吉。 
       如何獲得「種善因得善果」的銘印,作者提出了「蔣巴法」即學習如何敏銳地觀察其他人的需要與喜好。如此一來,你就能夠給予他們最想望的事物而進入善的循環中。在給予的同時,如果能輔以感激、讚賞身邊的人,這樣,我們將會發現他們對待我們的態度也友善起來,所以,在「我們感激他人的程度」和「我們的人生有多麼幸福快樂」兩者之間,是有直接的關聯。 
       身旁有許多和我一樣步入中年的朋友有著相同的困擾,就是睡到半夜三、四點常會醒來而睡不著覺。記得年輕的時候,偶遇此種情況,只要看看書,就會很好睡。看來西藏智者所稱的「偏巴湯」(penpa tang),在每一天早晨,花一些時間靜默獨處,來安頓一整天的身心狀態。就極為重要,如此不僅可以溫暖我們的心(暖心),讓我們能以更柔軟的姿態來待人處事(軟心)。在靜坐時要坐姿挺直,以讓神經系統的運作較佳,並且能夠幫助我們專注心神。這和蔡璧名教授所著的《正是時候讀莊子》中所提的因脊梁豎起,打開了身上筋肌氣血的滯鬱與糾結,讓她已是癌症第三期的病軀可以不藥而癒。靜坐的同時如果可以搭配「烏炯固」(ook joong-ngoop)即把心繫於一呼一吸之上,阻絕其他的念頭與感受,使內心專注。且必須先呼氣,再吸氣,彷彿要先給予,才能獲得更多。 
       在職場上,大多數具有才幹的人都是工作狂。這些工作往往超出他們能力所及的範圍,因此,一到中年,有些人會以生一場大病或妻離子散而告終。為了避免這樣的窘境,作者每逢星期三,就請休假,在家靜默獨處,讓心進入寧靜的狀態,逐漸地可以聽到來自心中絕佳的創意,並透過閱讀偉大思想家的精神與見解,使心中的低語更加意味深長。這是作者所提的「圓圈法則」除了可以打破慣例,利用一些時間思考「為什麼」,而非「如何」執行工作,逐漸找尋出人生和事業挑戰的深沉答案。當利益清楚顯現的時候,作者的薪資急起直追,超過那些每天上班的人。       
        最圓滿的人生是「身心靈」的調和,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是最幸福的事,看了這本書讓我們知道原來有錢不是罪過,讓他人和我們一樣有錢,不僅可以幫助他人,同時讓我們處在善的銘印中,感受到周遭的人對我們都極為友善,身體可以強健、生活因而富足,同時心智得以擁有高度的創造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bert chang 的頭像
    albert chang

    the viewpoint of albert

    albert ch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